从嫦娥一号到嫦娥5T:精彩纷呈的月宫故事

社会热点 2019-08-18 14:38www.guomeikuaidi.com快递查询单号
原标题从嫦娥一号到嫦娥5T精彩纷呈的月宫故事

  我国探月工程实施近20年来,都经历了哪些历程?让我们一同回顾。

  嫦娥一号

  树立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199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由孙家栋院士牵头,国防科工委组织中国科学院、航天科技集团、总装备部等单位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相关论证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人员历时两年多,设计出结合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与中国资源卫星特点,又具备多项新技术的嫦娥一号卫星方案,并顺利完成了奔月、探月的关键技术攻关。

  2004年1月23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在叶培建院士的带领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研制团队,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短短3年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二号

  小行星探测的先遣兵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试验了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卫星轨道设计、导航控制、热控、X波段测控、微小相机视频成像等各技术验证项目,均按程序飞行并次次成功。

  2011年4月1日,在半年设计寿命周期,嫦娥二号全面实现了6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

  2012年4月,嫦娥二号圆满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成功绕飞L2点,进入转移轨道飞行。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而后,嫦娥二号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嫦娥三号

  成功实现落月梦想

  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 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只有平均30岁出头的年轻队伍突破了着陆减速、着陆段的自主导航控制、着陆冲击缓冲、月面热控保障、月面移动、月面巡视过程的自主导航与遥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关键技术。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其拍摄的月面照片是人类时隔40多年首获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学信息,照片和数据向全球免费开放共享。

  嫦娥5T

  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

  2014年11月1日清晨,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

  在探月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最终将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对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此前尚没有地球轨道以外的航天器完成过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

  针对高速返回技术根本无法在地面进行模拟的情况,科研人员提出了“先行开展一次飞行试验,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的思路,飞行试验器孕育而生,担当起嫦娥五号“探路先锋”的重任。

  月球返回器的返回再入与近地航天器返回再入相比,具有再入速度高、航程长、热环境复杂等特点,给返回器的气动外形与热防护设计、再入制导、导航与控制(GNC)、安全回收与着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科研团队突破了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气动技术、热防护技术、再入GNC 技术、异构式环路热管技术、轻小型化设备技术、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航天器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