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夫妻现状调查

奇闻异事 2023-12-19 10:33www.guomeikuaidi.com奇闻异事
      “临时夫妻”这一热词曾经引发了全网的关注,甚至一度成为了社会级现象!近年来,这一词汇的热度开始慢慢减退,公众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其它领域,但这一社会现象并没有彻底消失。
打开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绝大部分自媒体平台将“临时夫妻”描述成一段“柏拉图式”的关系,外出农民工双方主要是填补对方的精神空白。但专业调查研究给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揭露了真实的“临时夫妻”状态,这种现象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呢?
临时夫妻现状调查
一、 什么是临时“夫妻”
“临时夫妻”并非是专家给出的一个定义,最早出现在2010年,由作家王子群写作的小说《临时夫妻》中正式出现。这在当时是一个引发社会舆论关注的现象级话题,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渐渐遗忘了这个话题。
“临时夫妻”指的是农民工夫妻双方或者一方因外出打工,与配偶分居,临时与他人组建家庭并在一起生活的两性关系。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临时夫妻”不仅仅满足对方精神上的空虚,绝大部分还会满足对方生理上的需要,这也是众多自媒体人避免提及的一点。
这段关系中,男性和女性平时生活在一起,表现出的行为与正常夫妻并无二致。但与正常婚姻关系最大的区别在于,这段关系不以追求法律意义上的结婚为目的,也不会拆散对方的原有家庭。
当这个社会级现象发酵的十分火热的时候,曾有媒体给出一个统计数据,我国外出农民工中结伴“临时夫妻”的人数达到了10万人左右。当然,这对我国总量过亿的农民工数量来说显得九牛一毛。到底这种工地“临时夫妻”现象为何会出现呢?
二、 填补空虚
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由于城乡长期二元化发展,优势资源集中加强城市建设,使得大量的工作岗位集中在城市。在农村生产力解放的背景下,大量剩余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由此催生了“农民工”群体。
我国的农民工数量非常庞大,目前仍然有近3亿规模。背井离乡,没有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的他们沦为了城市的“边缘人”,社会地位不高。但作为一个正常的人类来说,长期与家人、妻子(丈夫)的分离会让其精神和生理上产生巨大的空虚。因此在本能的驱使下,工地“临时夫妻”现象也就出现了。
《工人日报》曾经做出过一项调查指出,我国男性民工中有21%选择“找小姐”来释放压力,18%通过酒精麻痹自己来限制欲望,25%选择通过“黄色录像”“黄色图书”“性幻想”“讲黄色笑话”来释放,只有5%选择进行忍耐。
女性农民工中有19%通过干活来发泄,21%找同事或者当地的青年谈恋爱来发泄,21%会自我解决。
我国卫生部此前也做过一项研究,给出的数据显示,我国外出农民工有80%处于生理饥渴状态。由此也能分析出工地“临时夫妻”出现的原因,他们只是出于自身的本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工地临时夫妻平时恩爱有加,到了年底各自回家过年,回归到各自的家庭之中去。来年工作的时候再次组建成“临时家庭”,这就是最真实的状态。
而今对于工地“临时夫妻”现象,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关系呢?
三、 弱势群体的悲哀
工地“临时夫妻”现象常常导致原有农民工家庭的破裂,催生出众多家庭悲剧。社会舆论普遍反对这种现象,认为这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是对婚姻关系的不忠诚。甚至也有网友呼吁有关部门对这种现象引起重视,予以打击。
但这种现象的本质反应出了弱势群体的悲哀,他们没有过多的社会资源,为了生活背井离乡,压制了一个正常人类应该具有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尽管进入城市让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快乐指数却在直线下跌。现如今,与其关注如何抑制这种由社会客观背景催生出的“怪异”现象,不如思考该如何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享受到很多的时代发展红利。
      总结:工地“临时夫妻”平时恩爱有加,但年底却各自回归到家庭之中,互不打扰。这种现象不应该引起人们的痛恨,而应该引起人们的同情。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农民工朋友们的生存现状是不是应该得到更多的舆论关注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