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遇难人员或不知定位仪能求救

奇闻异事 2023-06-25 13:46www.guomeikuaidi.com奇闻异事
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野外调查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牺牲后,他们所属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被推到风口浪尖。遇难者的遗物被发现后,就有不少声音质疑,这样的食物和装备,是否是4名队员完成一次野外地质调查所要做的准备?是否能帮助他们应对哀牢山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带来的各种风险?记者多次致电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但他均以“暂时无法回答媒体”为由婉拒。
4名队员是否具备足够的野外勘查经验,行前物资装备是否齐全,相关单位是否存在管理问题,从事自然资源调查是否有章可循等,成为此次事故关注的重心。记者对话有着20多年地质调查经验的专家龚波(化名),详解野外勘探的行业现状和规范,试图厘清此次哀牢山悲剧背后的种种疑问。
4名遇难队员此前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服役,来自江西、重庆、四川宜宾及昆明四地
4名遇难队员均为临时抽调?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从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
按照原计划,4名队员13日徒步进入哀牢山,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将在13日下午或14日上午下山。,在计划时间内他们并未下山。11月22日,4名队员被搜救人员找到,均已遇难。
记者从搜救前线指挥部确认,4名遇难队员分别是张金榜、张瑜、刘宇、杨明,此前曾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服役,他们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来自江西、重庆、四川宜宾及昆明四地。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公开资料显示,武警黄金部队成立于1979年3月7日,是一支应国家黄金战略储备迫切需要而诞生的部队,担负着黄金地质普查、勘探和生产任务。
2011年,武警黄金部队任务职能做出重大调整,中心任务由寻金找矿,向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远景调查和多金属勘查、地质灾害救援转变。2018年,武警黄金部队转为非现役专业队伍,并入自然资源部,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任务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任务。有资料显示,武警黄金十支队驻哀牢山半坡工作区开展探矿采样的工作。
哀牢山位于中国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其为西北——东南走向,起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止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其森林覆盖率85.1%,最高海拔达3156.9米。
2020年8月,由原武警黄金部队转隶组建的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在京挂牌成立。官网显示,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全国13个专业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是其中之一。
4名调查人员遇难后,各方质疑他们是否拥有丰富的野外勘探经验。在接受采访时,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表示,4人能力强,具备丰富的野外生活经验。而资深地质专家王宇则认为,4人对哀牢山当地气候、自然地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不够,他们的危机和应急意识不强,面临生命危险时,缺乏预见性和估计不足。
4名遇难者所属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综合调查中心。来源红星新闻
有接近该调查中心的人士透露称,4名调查人员于2018年8月进入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从事自然资源调查工作,参与进行了一两年野外勘探,进行过短暂的仪器操作培训,听过野外安全讲座。
该人士称,此次林调行动,从各个办公室抽调了100多人参与,4名调查人员也在其中。据他所知,参与此次林调的人员,没有专门的标准和门槛,主要是“年轻人上”。每个小组都有固定样地点号,需要自己去分析,研究进山路线。
该人士透露,该中心曾为队员配发过手电、充电宝、登山背包等物资,此次临时组织的行动并没有专门给相关人员配背包和冲锋衣、登山鞋等用品,也没有专门对天气和线路进行预先的分析与研判,“没什么技术含量”。
该人士还告诉记者,4名调查人员只知道RTK是到达样地点位后,用来定位样地的坐标的,到点才会开机采坐标,“并不知道这个装置在途中有定位功能,还有求救功能。”
对于以上疑问,记者多次致电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但他均以“暂时无法回答媒体”为由婉拒。据报道,此前,范忠禹曾在设立于新平县境内的一线指挥部,与玉溪市的领导共同研究对4名失踪人员的救援工作。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官网,在2021年5月6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曾临时组建由18名员工、6个小组构成的“突击队”,进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土地质量调查样品采集任务,上山和下山分别用时6小时和5小时,随后完成样品采集。
多名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专家均向记者强调,自然资源调查本身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
据报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大红山铁矿会战期间,几千名地质队员在哀牢山深处的原始森林中开展工作,仅云南第九地质队一个队就在会战期间牺牲了34名职工,平均年龄39岁。
4人是否有野外勘查经验?
有20多年地质调查经验的专家龚波介绍,森林调查、地质调查、物种调查等都属于自然资源调查,三者有相同之处。本次哀牢山进行的样方调查,是指在出发前选好调查植物群落数量的样方地块,到了选定区域后再打开RTK定位仪开始调查、采集数据,“是对点的调查,而地质调查是‘线’的调查。”他说。
在龚波看来,一般野外地质勘查当天去当天回,技术难度不大,主要靠调查员自己的经验,不进行天气和路线分析很正常,“此前他们所在部队就是搞地质勘探的,后来转入单位也从事同样工作,不能说他们不专业,应该是专业对口。”
龚波认为,造成此次悲剧最主要原因,可能是4名调查人员比较大意,对困难预知不足,相应准备也不足。在最终调查结果出来前,龚波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疑惑他们为什么没有往山下走?他们带了汽油可以生火,为什么还会失温?
此前有媒体报道,因罗盘失灵,4名调查人员一直围着简易营地跑。龚波说,有可能是4人当时已经很冷了,为了不失温,他们想保持自己的体温,只能绕圈跑,最终体力不支倒下。
龚波有过山上迷路的经历。当年他们两人上山,遇大雾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罗盘只能告诉他们营地和目的地大致方位,但找不到具体的路。到下午三四点,他们没有继续前进,而是立刻找一条山沟,沿着山沟走,最终在晚上12点半找到村子。
所带物资装备是否齐全?
除了4名调查人员的野外勘探经验,网友质疑最多的是他们的物资装备。有人甚至认为,4名调查人员可能存在项目资金被克扣、单位配备的装备老旧、物资不足。
据此前报道,进入哀牢山前,4人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个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穿的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RTK定位仪,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驾驶员何某某担心他们晚上下不了山,从备用油桶里给他们倒的1矿泉水瓶汽油,供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用);张瑜背了1个迷彩大包(吃的和作业工具),张金榜背了1个灰色蓝色双肩包(罗盘、平板)。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
龚波告诉记者,野外勘探项目的经费一般较为充裕,单位会配发野外装备,比如背包、雨衣、羽绒服等,一般也不存在克扣资金情形。因为上山的装备需要自己背,所以很多人会选择轻装前行,“我们发的雨衣很厚很重,所以一般都不愿背上山。”
对于野外作业的经费与补助,据接近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人士表示,单位给队员的补助是300元食宿包干,由他们自己准备食物和水,“领导在这块不会做强调,下雨最多带件一次性雨衣。”
龚波也表示,他们行前的食物准备,一般是由单位下发经费,由个人自行采购,“我们有任务时,早上四五点钟起床,然后必须吃干的东西,比如很多肉、米饭。之后带上干粮,一般是压缩饼干、火腿肠、巧克力、奶糖,主要是高热量的食物。”
4人进山前购物监控曝光
11月26日,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地质人员上山前临时采购食品画面曝光。据其中两名遇难地质员家属确认,画面中4人系昆明综合调查局遇难队员。
监控画面示,4人采购时间为13日7时许。4人一共购买了100元的食品,他们先后购买了巧克力、瓜子、鸡翅、饮料等,张瑜上山前还曾喝了一瓶咖啡。
“他们准备的食品像是自己喜欢吃的,不像是山上所需要的。”龚波想不明白,既然知道有可能要在山上住一晚,为什么物资没有带够?
根据龚波的经验,在外出进行地质勘探时,一般情况下他不会在野外露营露宿,“都是当天上去,当天下来。因为晚上在野外露营是非常危险的,没有特殊情况就当天必须回来。”
如情况特殊,需要留宿山中,怎么办?
龚波称,在下午4点左右,就需要趁着天色未黑,为过夜做准备,“马上找露营地,比如山洞、岩墙,把树砍下来搭个窝棚,提前把柴火找好”,晚上露宿时需有人值夜,看好柴火,“火一熄,人就容易失温,所以生火特别重要。”
,很多人不理解4名调查人员的联络装备RTK为何失效?RTK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
,4名调查人员携带的4台RTK设备,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据媒体报道,4名调查人员13日进山后,13日中午12点59分,曾一次与外界通话;14日7时30分,哀牢山附近基站一次收到队员的手机信号。
龚波则表示,有时候高科技产品在原始森林没法用,RTK设备也有可能没办法接受信号,“原始森林和开发过的森林不一样。如果建的基站离得远,打开了也无法接收信号。”
自然资源调查是否有行业规范?
实际上,对于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指导,国内不乏规范和标准文件。
以地质调查为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起草、于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下称“安全规程”),对地质勘探单位的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等均作出相关规定。
比如,地质勘探项目组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应急技能。
《安全规程》还提到,地质勘探单位应了解和掌握工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安全情况等信息,并且需将安全信息和预防措施及时向野外从业人员告知。,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装备。
,在森林资源调查上,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员起草、于2011年6月1日实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对森林调查范围、内容、调查准备等有所规范,比如其中提到,要根据调查人员数量、外业工作量准备调查必要的调查仪器和设备。
记者查询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案的制定上则做了进一步细化,如浙江省的文件中规定,委托调查承担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调查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为统一技术方法,调查单位在开展调查工作前,应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的调查人员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据记者了解,野外作业人员也会参考《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等书目。
龚波告诉记者,对于野外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目前没有强制性的规定,而像《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这类参考内容比较详细,但实际工作情形千变万化,如怎么选营地,严格按照参考书上做法,工作或难以进行。
龚波指出,野外调查工作的开展,更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经验,“‘传帮带’很重要。”龚波表示,地质调查工作以前常出现安全事故,在执行任务的人员组织上会考虑让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年轻人,“上山前,有经验的老地质人就会反复叮嘱年轻人该注意哪些事项,甚至会检查我们的包。”
《安全规程》中提到地质勘探项目组(车间、分队)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龚波表示,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工作单位数量来配备安全员,比如一个项目或十几人的小分队便配有专门的安全员,4人的工作小组是否配备安全员则“不好说”。
根据长期地质工作的经验,龚波到,现在无论外出作业时间长短,他们都会请当地向导陪同,“已经是我们内部的铁律”,因向导熟悉当地地形,比如知道何处有山洞、有岩窝可以用来扎营,并且向导一般野外生存能力较强,“还可以帮忙背一些物资,有向导能避免很多问题。”记者在哀牢山采访发现,无消息或证据显示4名调查人员聘请了当地向导。
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一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对4名遇难者“善后”。该中心及上述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官网已经变为灰色,两个网站头条内容,均向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沉痛的哀悼”。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