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30年或将休眠 地球将陷入数年冰河期

奇闻异事 2023-06-24 19:46www.guomeikuaidi.com奇闻异事
       【奇闻快递】7月16日消息,近日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些科学家发表研究结果称太阳将在2030年“休眠”,这将导致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但也有部分科学家持相反态度,认为休眠期并不会如此突然。

 

        这一发现是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于威尔士兰迪德诺召开的国家天文会议上公布的。瓦伦蒂娜·扎尔科夫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太阳活动周期新模型,该模型关注太阳两个层面——一个靠近太阳表面,另一个深入太阳的对流区——的发电机效应,预测到太阳活动将在2030年左右减少60%,届时地球将很有可能进入“小冰河期”。

 

        扎尔科夫的研究发现,在太阳活动的第25周期(该周期的太阳活动在2022年达到峰值),被列为观测对象的太阳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开始相互抵消; 进入第26周期(2030年至2040年)后,这两个层面的电磁波变得完全不同步,导致太阳活动剧烈减少。扎尔科夫说:“我们预测这将引发与‘蒙德极小期’相同的效应。”

 

        公元1645年至1715年是蒙德极小期,在此期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持续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70年,此时也恰好是地球的“小冰河期”,但两者是否有关联,仍然没有定论。当时在寒冷的冬季,英国大部分河流都冻结了,人们甚至能够穿着旱冰鞋横穿泰晤士河。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对于这项耸人听闻的研究结果,几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的专家都表示出质疑。
 

 

        在天文学家看来,这项预测2030年太阳将“休眠”的研究,其创新之处在于除了探讨太阳内部对流区的等离子体运动,还关注了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运动。这种双重作用被研究者称为“两个发电机”效应。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用来预报太阳活动的模型。引起轩然大波的“太阳休眠”说,就是对这一模型预测结果的夸张表述。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吴德金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针对太阳的磁场和磁活动规律,学界至今缺乏一套普遍接受的“标准理论”。在众多研究太阳中长期演化的模型中,zharkova提出的“双发电机模型”只是一家之言。

 

        实际上,科学家对太阳活动的关注由来已久,也一直尝试像天气预报那样,预报太阳活动。然而,由于太阳磁场、大气结构不断变化,加之太阳活动中存在复杂的随机机制,要进行长周期的太阳活动预报至今仍困难重重。

 

        “从理论上讲,我们的确可以总结太阳活动的过往规律,并由此拟合出一条曲线预测未来趋势。”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黎辉说,“但是,时间跨度越大,这种预测的准确率就会越差。”

 

        鉴于预报太阳活动的技术尚未成熟,专家表示,对2030年后的太阳活动作出预测还为时尚早,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自然相当低。那么,即便太阳活动强度真的降低60%,地球就一定会迎来所谓的“小冰河期”吗?吴德金的回答同样是“不尽然”。

 

        zharkova提出“小冰河期”概念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历史上的“蒙德极小期”。蒙德极小期是指公元1645~1715年的时期。在当时长达70年的时间里,太阳活动处于一种极衰微的状态。与此同时,地球进入一段小冰河期。她认为,如果2030年后太阳活动降低到当时的水平,那么地球气候很可能也会重返300年前。

 

        对此,受访专家均表示,这一结论存在逻辑漏洞。历史上,太阳活动的减弱与冰河期的出现的确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无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长期影响的确存在,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水平上。”吴德金介绍说,当前针对太阳活动对外层空间影响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但太阳活动对地球低层大气包括气候的影响有多大、机理是什么,还没有完善的理论描述。因此,该研究并不能作出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的论断。

 

         不过,专家也表示,站在科学探索的角度,这项研究仍然有价值。黎辉认为,“科研本身是一种探索,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都有待于学术界的进一步探讨。不过,这种探索不应该在媒体传播过程中被扭曲,更不应引起社会和公众的恐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