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围绕罗布泊之谜正在揭开
1980年,彭加木担任队长的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罗布泊综合科考队在考察途中。
罗布泊于1965年最终干涸
●距今3700―2500年,发生罗布泊演化过程中一次重要干涸事件,当时东、西湖全部干涸,东湖自此时起直至公元1958年间一直干涸。
●距今2500―1200年,气候好转,西湖充水,湖泊一度扩大,湖泊面积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为微咸水湖。
●距今1200―700年,为罗布泊气候环境最好时期――中世纪暖期,为淡水湖―微咸水湖,湖泊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
●距今700年以来,湖泊逐渐变干,公元1930年前后曾一度扩大。西湖面积1900平方公里,公元1958年夏季天山大洪水,东西湖充水,形成5350平方公里的大湖,但1965年干涸。
中国和亚洲大陆的干旱中心,塔里木盆地积水和积盐中心,沙漠分布和风沙活动中心,古代人类文明活动中心。这就是罗布泊。
对于罗布泊科考的重要性,刘东生院士曾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一个地质学的实验室,第四纪地质的许多科学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意的答案。
19世纪中叶以来,罗布泊及其邻近地区成为了科学界探险和考察的热点区域。马可·波罗、斯文·赫定、彭加木……中外探险家在这片“死亡之海”中视角不同的观察,导致了一个世纪的学术争论,并留下众多科学上的谜团。
如今,罗布泊之谜正在揭开。6月中旬,26次进出罗布泊的我国著名沙漠学家夏训诚领衔的“新疆罗布泊地区环境演变与区域发展”项目在北京通过评审。孙鸿烈、刘东生、孙枢、叶大年等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认为,这些罗布泊地区综合研究的新进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总体上达到了罗布泊研究的领先水平。
罗布泊干涸湖盆的著名“大耳朵”卫星影像图。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