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下令编修,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编写人员朝野上下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历时六年(1403─1408年)完成。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
《永乐大典》共计有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永乐大典》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 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馀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 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大量的中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可贵的资料。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对所收录的书籍没有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并取的方式,保持了书籍原始的内容。《永乐大典》的3亿7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这3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
大典全书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十分精緻,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如果单独编一本《永乐大典》插图集的话,那简直就是古代文明的一次大展示。清代大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说到他编纂《四库全书》时,有一次翻到《永乐大典》上宋代兵器「神臂弓」的图画,惊讶于此兵器的精密,纪晓岚也因为怕西洋人将「神臂弓」学了过去,不敢将《永乐大典》中的相关记载辑出来,结果「神臂弓」最终随著《永乐大典》而消亡了。
全书以《洪武正韵》为纲,「用韵以统字,用字以记事」,按韵列单字,先注明每一字的音义,次录各韵字的反切与解说,再行记录楷篆隶各书写体,编辑与此字有关的各种资料,乃至于抄录整本书、整篇内容,全文录入,一字不改。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的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永乐年间清抄《永乐大典》时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早进晚出,不允许僱人代写。官府每天供应砚台、水罐、笔墨、饭食,冬天还供应木炭等。某页如有抄写差错,发纸另写,不论抄多少遍,只算一页。消极怠工者,按罪论处。
嘉靖间重录《永乐大典》,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人每天抄三页。传到今天的《永乐大典》,一点涂改、挖补、添加的痕迹都没有,说明了当时责任制度的严格,这在一页图版上我们可看到总校官、分校官、缮写者和圈点者的姓名,职责非常明确。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年间的抄本。我们已知和所有能见到的《永乐大典》,经过各朝代的变动遗失和战火等现存仅剩800余卷400册左右,约佔原书量的 4%–中国北京国家图书馆珍藏近221册,,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存有62册,其馀散落在英、美、日、德、韩、越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此一古代巨著是中华优美文化的一环,后人则将应该更珍惜此一文化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