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中走出的人物——盛懋《秋舸清啸图轴
《秋舸清啸图》是一幅三段式构图的作品,远处的群山,中景是留白和人物,近景是河岸以及一些树木。这种三段式的布局形式,一般认为是从文人画大家赵孟頫和其子赵雍那里创造出来。尤其是长卷的山水更是如此。,盛懋此图并不是长卷,但他的三段构图也没有模仿院体半角构图式的对角线三段布局。这表明他还是受到赵孟頫的不少影响。
《秋舸清啸图》从用笔上来说,盛懋的这幅作品远山和近景的河岸在山石的皴法上,采用了类似五代至北宋流行的披麻皴式的线条,但若我们仔细观之,又会发现,这样的线条似乎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见到过(可参看本书赵孟頫《鹊华秋色图》章节和相关附图)。,远山的山头,盛懋用繁密的墨点表现山头植被的茂盛,这一手法与五代董源、巨然流派的表现手法完全相同。不论是赵孟頫,还是董源、居然,这些人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绘画的代表,被董其昌归于“南宗”风格。从这个角度说,这幅作品的笔法也很文人。
颜色上,《秋舸清啸图》虽然不见青绿色彩,树木却绝非墨色渲染而来。盛懋采用了一点赭石来烘托树木的湿润之色。赭石山水,又被称之为“浅绛山水”。元代文人绘画大家黄公望和元四家之一的王蒙都很擅长这种画法,尤其是王蒙更擅长在树木上使用这种藤黄的颜色。画中人物衣着也非水墨勾勒而成。如果说,我们认同盛懋树木的画法足够文人,那么,他人物的画法就不那么文人化了。
选材上,盛懋《秋舸清啸图》选用的故实也很具有文人特性船中明显具有文人模样的人物正是之一的。船舱中半露的正是阮籍所创制的阮琴。阮籍好酒,人物前方一个酒坛。酒坛与阮琴,是阮籍留给中国文化史的一个身份标志性符号。出现这两样物什,人物必然是阮籍无疑。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高士,他们的很多故实流传至今。相传阮籍酒后好鼓琴,更好仰天长啸。盛懋这幅作品无疑表现的就是阮籍这一高士做派。画面上的阮籍美髯飘飘,仰面朝天,正是长啸之态。
尽管盛懋《秋舸清啸图》中的文人之气如此浓厚,可当这些因素堆砌在一起时,则作品的文人之气却未必流露,相反地却将自己职业画家的身份暴露出来。阮籍固然是古代高士,也确实是文人绘画中所常见的选材母题。,对比传统的文人绘画作品中的文人形象,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与盛懋作品在对人物的描摹上有巨大的差距。画作中的人物除了被作者勾勒得极其精致之外,就是画面的落脚点也在人物本身。这样的作品,尽管文人元素浓厚,可就其本质来说,因为违反了文人绘画最本质的规律,这样的作品并不能称之为文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