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 南宁老友粉的来历之爱国的故事
很多人都误解南宁老友粉的来历,一位老友等于牢友,事实上,南宁老友粉的来历中是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的,南宁老友粉的来历是一个爱国故事。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一段关于南宁老友粉的来历的。
南宁的“老友粉”在南宁是家喻户晓的小吃,甚至可以说是南宁源文化之一(因为南宁的文化历史确实太短,在以前根本没有文化),在“老友粉”的基础上,发展了“老友文化”,可见“老友粉”在南宁市民生活中的地位。
南宁老友粉
,南宁老友粉的来历?在南宁中一直是这样的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周记茶馆喝茶,有几天因感冒没有去,周记老板十分挂念,便将精制面条佐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牛肉末、胡椒粉等煮成热面条一碗,送与这位老友吃。热辣酸香的面顿时使老翁食欲大增,他发了一身大汗,感冒也好了。事后老翁感激不尽,书赠“老友常临”的牌匾送给周老板,“老友面”由此得名并渐渐名扬八桂,由于南方人吃粉更多,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老友粉”。
长期以来,很多南宁人认为这是南宁老友粉的来历,实际上,这个南宁老友粉的来历是错误的,或者说存在很大错误。其中有两点错误比较明显,,上个世纪,南宁的老百姓语言一直都是白话,包括广西土白话和广东话,无论在传统土白话还是广东话中,并无“老友”一说,即使今天,在广东地区也很少用“老友”一词,一般都是用“阿友”;,南宁人的口味很长时间以来都是粤菜口味,极少吃辣的东西,仅仅用很少量作为除膻腥味的调味品,基本没有在粉中放辣椒的习惯,即使在今天,除老友粉外,其他南宁菜系都很少有辣椒;,故事中提到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这种是典型的自圆其说的说法,真要是能这样,估计很多人不用去药店和医院了。
,很显然,这个南宁老友粉的来历的传说,是错误的。
而根据一些老南宁提供的故事和资料,加上这个“老友粉”的故事,可以知道南宁老友粉的来历。
在初年(1910年代,不是三十年代)周记茶馆,在邕江边大概现在民生广场区域,有家周记茶馆,说是茶馆,其实和广东茶馆类似,兼买小吃,包括粉面和包子之类的,老板周德安,有一天老板得罪了权贵(他自己说的,估计是逃税,在那个时期,广西军阀收税很重,逃税是大罪),遭到报复,被投入了牢中,在牢中和一个先前进来的人一间,这个人身份奇怪,仅会少量白话,口音像广西官话(近似柳州话),周老板不知道这个人是如大牢的,由于没有精神寄托,一个人闷的慌,便和这个犯人搭讪起来,不久后就也算熟识了,而且还告诉他自己的情况。不久之后,家人花了不少钱把周老板弄了出来,周老板和那个狱友告别,出狱后,继续经营茶馆,也渐渐忘记了这个牢中认识的朋友。
南宁老友粉
有一天,周老板在经营自己的茶馆时,进来一个顾客,和伙计说找老板,周老板出来迎接时,认出这个牢中认识的“朋友”,毕竟是进过大牢的人,周老板本来不想和这些人有什么瓜葛,又碍于情面,勉强接待了这个“朋友”,于是叫伙计煮了一碗肉粉请他吃,算是打发了这个朋友。接下来就遇到麻烦事了,这个“朋友”三天两头就过来讨粉吃,虽然一碗粉不值钱,来久了很让人烦,于是有一天,周老板想出一个办法,吩咐伙计在粉中加了大量的辣椒和做菜调味酸料——酸笋,希望这个吃了这个怪味后能够识相一些,以后不再来蹭吃蹭喝,麻烦的事情发生了,这个人竟然是贵州人,吃了这碗“赶人粉”之后,大呼过瘾,说比贵州酸辣粉还好吃,怪老板一直没有拿出那么好吃的粉,弄得周老板,那个人于是问周老板是什么粉,周老板还是想赶人,不好明说,心想,一个牢里认识的朋友,自然称“牢友粉”最合适,不敢明说,就叫伙计用广西官话说你和老板是老朋友,这是“老友粉”,那个人大呼感谢,于是更是经常来吃这个“牢友粉”,周老板实在想不出办法,有不敢得罪这个“牢友”,于是只能让其每天白来吃粉。
几个月后,那个人突然消失了,很多年后的1930年代,周老板的茶馆经营得有一定业绩,规模扩大了一些,继续做自己的生意。突然一天,一个穿着军装的军官进到茶馆,和伙计说要见老板,周老板出来接待时,看了很久,举得这个军官面熟,都是就是记不得了在哪里见过,那个军官哈哈大笑,说自己就是十几年前天天来蹭吃的那个“牢友”,他告诉老板,自己十几年前在南宁流浪,是老板每天一碗粉让他活下去,后来他去当兵,由于一无所有,打仗不怕死,所以后来升到军官,投靠李宗仁手下,做到了团长。他告诉周老板,当时他知道周老板“牢友”之意,没有办法,只能厚脸皮的蹭吃才能活下去。军官拿出一笔钱,感谢周老板当年“牢友粉”之恩,并要再吃一碗“牢友粉”,周老板想不到有今天,于是感谢这个军官,特意叫伙计做了一碗“牢友粉”,并对军官说,是真正的“老友”而不是“牢友”,而那个军官每次回到南宁,都要到周老板的茶馆吃美味的“老友粉”,而且介绍军队的军官和家眷来吃,这个故事就传开了,很多人慕名而来,虽然说刚开始这个“老友粉”很不符合南宁人的口味,后来越吃越觉得有味,特别是在冬天,确实可以驱寒。
1940年,南宁沦陷后,周老板的茶馆关门,他躲到了贵港老家。1945年抗战结束后,他回到南宁,重新开了一家小茶馆,重新卖“老友粉”。他一直在打听那个军官的消息,均没有结果,后来那个军官的部队回到南宁后,才从军官旧下属那里打听到,这个军官已经在昆仑关战役中殉国。周老板知道后大悲,专门赶到昆仑关战役的第五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墓在文革时被完全损毁,后重建),做了一碗老友粉,放在该军官目前,大声痛哭。
南宁老友粉的
这个军官原,贵州独山人,是桂系派中少有的外省人之一,牺牲时为国军上校(可能是后来加封的),,也有人说这位“老友”不是牺牲于昆仑关战役,而是牺牲于桂南战役(昆仑关战役只是桂南战役的一部分)。
从此以后,老友粉便在南宁传开,解放后,周老板由于是“剥削阶级”,茶馆被国家没收后,他全家回到贵港老家,绝口不提老友粉之事,而当时贵港人极少吃酸辣食物,他也不再做“老友粉”,1960年代,周老板在老家去世。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人再做老友粉,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被打破,允许私营经济发展,一些吃过老友粉的老南宁,重新拾起做老友粉的传统,开始根据以前的味道和材料等做老友粉,出现一些民营老友粉店,老友粉重新回到了南宁市民的生活中。现在南宁几家著名的老友粉店,其创始人中都有一些老南宁人。
由于历史中断因素,很多人不知道南宁老友粉的来历,于是流传了几十年,竟然成了断章取义的故事,与真相有很大区别。谁都不会想到,“老友粉”最早竟然是“牢友粉”,更不会想到,其中里面还有一个感人的爱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