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音乐 土家族《梯玛歌》是如何表演的
《梯玛歌》是长篇史诗,主要分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龙山、保靖、永顺、古丈等县,它以“梯玛日”仪式为传承载体,世代口碑相传。其篇幅浩繁,长达数万行。它以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庞大艺术载体,表现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祭祀、民族迁徙、狩猎农耕及饮食起居等广泛的历史内容和社会生活内容。被誉为土家族的“民族史诗”。
演唱形式,在唱述时,以土家语为主要表述语言,在形式上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采取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修辞上有比有兴,词汇丰富,想象奇特,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演唱时有唱有吟,有对唱有合唱,既有深沉,忧郁的古歌,也有轻松、欢快的盘歌,既有抒情、哀婉的祈祷辞,也有风趣、滑稽的玩笑话。
表演形式,《梯玛歌》以歌舞贯穿始终,其舞,有豪放者如《墨日里日》,有潇洒者如《坐马》,有缠绵者如《解钱》,有粗犷者如《大赏兵》,有风趣者如《选男选女》,有洒脱者如《摆郎》等等。由于梯玛在舞蹈中的主要舞具是铜铃。其形式有梯玛单独表演的“独舞”,亦有陪神、香倌随之唱和的双人舞或三人舞。形成有演有叙、亦歌亦舞的长篇神话舞蹈史诗。它以独特、稀有的文化形式,凸显出珍贵的文化价值,被誉为“研究土家族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
传承方式,梯玛歌以土家语口耳相传,或以汉字的记音方式世代相传。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这种口耳相传的土家族祭祀仪式在流传中逐渐散失,由于土家语(土语)与汉语的巨大差异,对于理解梯玛神歌的内涵、文化、哲学价值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传承意义,梯玛歌及其仪式来源于原始巫师祭祀,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天地神人、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命价值、哲学价值等内容,深涵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民俗、艺术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文化宝库”。梯玛无论是在表演形式、音律节奏、表情达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浓厚的土家族巫师祭祀的民族特色,它是土家族人文化传统、心理素质、美学观念、生命意识的直接反映。
活动仪式,梯玛及其梯玛仪式曾在湘西酉水鄂西夷水(清江)流域土家族人聚居区广为流传,是土家族较为典型的充当着神与人的沟通作用的巫师祭祀活动。梯玛是信仰仪式主持者的土家语称呼,其主要仪式活动一是集体性的跳摆手;二是家庭性的玩菩萨,梯玛俗称土老司,是用土家语敬神的人。
《梯玛歌》是土家族巫师(梯玛)在一年一度的“跳摆手”敬神祭祀、为他人消灾祛难做法时所唱的请神之歌。家庭性梯玛仪式又称玩菩萨,是梯玛祭祀时的一种群体活动,它按照梯玛祭祀的秩序和规范,在祭祀的时期内进行,是土家族人对神的尊敬和信仰观念外在的表现形式。梯玛活动是土家族巫文化的一种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祭祀、赶驱邪还愿、求雨、送亡人的宗教活动。
据方志和有关史料记载,梯玛从事梯玛活动时,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师刀,边舞边歌。梯玛神歌的内容取决于所主持活动的性质,即不同的场合所唱的神歌内容各不相同。为死人祭祀时唱“送亡人歌”,为人消灾招魂、求平安时唱“还愿歌”,赶鬼驱邪时唱“解邪歌”。梯玛神歌的唱词比较固定,即兴演唱者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