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家族为什么能兴盛800年?范家的家风是

奇闻异事 2023-06-23 21:57www.guomeikuaidi.com奇闻异事

  今天奇闻网寄快递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家族为什么能兴盛800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范仲淹,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写下的《岳阳楼记》流传了近千年的时间,至今依旧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古人的文章之一。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非常鲜明,也让人非常的震撼,能够流传千年,必然是有它的道理的。不过,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的是,范仲淹所在的家族,是一个历经了800年依旧兴盛不衰的家族,而且他的家族出过80个状元和400个,这是其他的大家族也没有办法相比的,为什么范仲淹的家族可以这样兴盛呢?

  最近央视BOYS合体,在《经典咏流传》上合唱了《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写的,人们一提到范仲淹,人们总能想到那句传诵古今、回响无穷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字希文,文正公,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范仲淹一直是以光照千秋的正面形象存在,几乎没有负面评价。同为人的称赞范仲淹为“一世之师”,《》评价范仲淹为“一代名世之臣”。

  那么范仲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身上到底有什么特质,值得人们如此高的评价?而他身上的特质对于现代人又有什么帮助呢?

  趁着假期我翻阅了范仲淹的相关资料,再结合自我的理解,出三点内容。

  1.态度,“先忧后乐”的精神是一种乐观的悲观主义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的背景和目的,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劝人。

  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贬到巴陵后,觉得自己才华无法得到施展,心中的抱负难以实现,内心受到极大的打击,而范仲淹对滕子京也很上心但一直找不到机会开导他,而这个时候滕子京正好寄来了《求记书》,范仲淹灵机一动,借助《岳阳楼记》含蓄地表达规劝之意,告诉好友不要深陷在个人进退上,应不失其利,建功立业。

  通过对洞庭之景从阴晴两个角度描写,告诉滕子京人生的变化如同这美景,有起有浮,有悲有喜,要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一种什么态度呢?

  常理来讲,我们把人分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乐观主义就是不管一件事是好还是坏都看到好的一面,而悲观主义相反,看所有的事情坏的多于好的一面。这两种态度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乐观主义如果乐观过头就会变得盲目,而悲观主义过于悲观就变得很丧。

  那对于现代人而言, 看待事物最好的状态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也就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它是指在你做某件事之前,先去想这件事最糟糕的结局,如果你能承受那个最糟糕的结果,那就放手去做。在此过程中,你要积极去面对,拼尽全力就可以了。

  韩雪就是典型的“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她第一次担任制片人时,她尝试着用“4K分辨率”来做一部,如果失败的话,她进演艺圈十几年的存款都会搭进去,这个结果韩雪可以承受,所以她放手一搏。,她成功了,这就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力量。

  范仲淹做人做事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对国家的未来忧心忡忡,但不会自暴自弃,也不会只靠诗词抒发自己才华得不到施展憋屈之情,而是一边抱着担忧,但另一边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一边绝望,一边积极,左手带着梦想,右手随时疗伤。

  2.家风,是一个人家庭最宝贵的财富

  范仲淹不是富二代,他就是一个贫民,两岁丧父,因生活所迫,母亲改嫁朱文翰,生母谢氏一生勤劳质朴,她一直教育范仲淹做一个有孝心、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继父朱文翰性格忠厚,生活简朴,为官清廉,范仲淹一生都以朱文翰为榜样。

  长大后,范仲淹也成家立业,但因为自己长期在外为官,政务工作繁忙,他采用家书和书信的方式教育孩子,这些家书内容都是范仲淹对自己的政治、治家、治道、做人的归纳和。

  范仲淹非常注重“以身作则”的原则,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受到养父的影响,让他明白父母要做到身正行端,才能给子女做到一个引导与榜样,影响他们。

  范仲淹对自己的四个儿子寄托厚望,但不是像古代一些父亲专断地替子女决定人生方向,而是结合各自的特点和性格,做适合他们的事情。

  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担任开封知府期间,派儿子回到苏州运输五百斛小麦,范纯仁在运输期间偶遇家遭不幸的海州石曼卿,范纯仁就将所有小麦送给他。回到家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范仲淹,范仲淹问他为什么不把麦舟也一起送了,范纯仁说已经送了。范仲淹称赞儿子做得好,告诉孩子做人的本分是扶危济困,帮助有需要的人。

  正是范仲淹对四个儿子细心教育,四个儿子都培养得很好,范纯仁成为北宋宰相,一代名臣。

  成长注定与离家相伴,但家风和家教能陪伴人一生。

  高晓松的母亲是张克群,她教育孩子的准则就是做孩子的榜样。

  高晓松在《鱼羊野史》中提到家里有好多书,就连走廊上也摆满了书。书柜下面都是卡片柜,那个时候没有谷歌搜索,读书笔记就写在卡片上,那个时候家里到处堆满了卡片常常随手捡起一本书,一看就是一个下午,读书如同吃饭一样。

  正是因为高晓松的家里充满了书香气,高晓松也自然喜欢读书。张克群说“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搓麻将,指望小孩看书,那不可能。我们家里要不就看书,要不就听音乐,所以孩子也是。”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而言,如同土壤需要水一样,它即是一个人生活空间的保障,又是一个人活动的平台,不同环境下对人的思想产生不同影响。

  而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价值观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你的家庭就知道了。

  3.靠谱,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毛泽东谈到中国古代史时,他说自己最佩服两个人,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对范仲淹的评价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范仲淹自身是一个靠谱之人,他很重视个人修养,从自我完善角度出发,修炼自己。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因直谏被贬到饶州,但他并没有抱怨,而是作了《灵鸟赋》,表明“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无所畏惧态度。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六月,范仲淹回到徙知苏州,回到故乡。苏州有范仲淹先人故居,范仲淹对其重新修缮,名西斋为“岁寒堂”,名堂前两颗松树为“君子树”,名松旁小阁为“松风阁”,作《岁寒堂三题》诗,其中第二首《君子树》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

  天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

  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

  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苦江河,有心若金璧。

  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范仲淹以松树来写自身品格和志向。回看范仲淹的一生,27岁进士及第,64岁去世,仕途经历了37年,期间,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外放任职,还是西北守边,始终耿介正直,。

  但一个优秀的人,不仅自己厉害,还能带动他人。范仲淹就有这样的本事,他做人做官的准则对北宋大士夫有很深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北宋的命运。

  我们对于的第一印象是重武轻文,有一段时间确实如此。当时朝堂上武人为非作歹,不顾国家法纪,势力恶性日趋膨胀,这些武人缺乏文化教养,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百余,分知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代对文人寄托了希望,对读书人的崇尚,对武人的防范,给宋代大士夫营造新的生存环境。

  那范仲淹对当时宋代有什么影响呢?这就回到了开篇《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名句了,范仲淹用一生的实践和追求归纳为“先忧后乐”的原则,这也标志着宋代大士夫精神面貌最终的形成。

  受范仲淹影响最为突出,在仕途中,欧阳修与范仲淹共荣辱,是坚定的同道,欧阳修曾多次上书朝廷推荐范仲淹。

  他得知范仲淹移知苏州,写信给范仲淹说“每顾事是非,不顾自身安危,则虽有东南之乐,岂能为有忧天下之心者乐哉。”

  欧阳修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在朝还是贬官外邑,欧阳修始终以朝廷、百姓忧乐为己之忧乐。

  一个人走得稳,但一群人走得更快。如果只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有一群人,就有机会改变。

  范仲淹的厉害在于,他用一生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态度,并将这个人生态度传递给自己的儿子还有北宋千千万万的大士夫。

  态度,是一个家族不败的基因;

  家风,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源泉;

  靠谱,是一个家族强大的灵魂。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