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至今已有3000年以上的古老民族
现存千年的12个古老民族中国独占四席
12.犹太人 民族历史3500年
犹太人(Jewish),或称“尤太人”,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希伯来(犹太)语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
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
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阿拉伯发音为叶尔孤白),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阿拉伯发音为易卜拉欣)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者”,而且因为他在和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
雅各生有12个儿子,由于约瑟的关系,在七个荒年的第二年迁移到埃及,受到当时统治埃及的西克索斯人建立的埃及第十五和十六王朝的优待(约公元前15世纪),居住在尼罗河下游,转变为农业民族。
西克索人被努比亚人暴动赶出埃及后,以色列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埃及人的奴隶,他们在摩西(阿拉伯发音为穆萨)的带领下逃出埃及,逃回巴勒斯坦定居,雅各的12个儿子的后代形成十二个支派,原来在巴勒斯坦分居,后来统一成一个国家,先由便雅悯支派中的扫罗作王四十年。
之后由犹大支派中的大卫担任国王。大卫(David)名字的意思是“被蒙爱者”,以色列国家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阿拉伯称为苏莱曼大帝)担任国王期间达到鼎盛。
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承王位。由于他及一班年青的大臣所施行的苛刻政策,北部10个支族的人分离出去,单独成立以色列王国,并推举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为王,犹大支族和便雅悯支族联合成立了犹太王国。
以色列王国不久即被亚述人消灭,犹太王国尚坚持了几百年,后来也终于被巴比伦帝国攻占,人民被虏到巴比伦成为奴隶。波斯帝国消灭巴比伦后。犹太人被允许回犹太区,重建耶路撒冷圣殿,后来相继沦为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属民。到了公元1世纪,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是没有来往的。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起义反对罗马人,耶路撒冷被罗马大军攻破,圣殿被拆毁,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自称为犹太人。
11.阿拉伯 民族历史3500年
阿拉伯人,泛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
在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
以上是简便的说法,民族的斗争与融合要复杂得多。很多人可以承受异族的统治,甚至皈依他们的宗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税),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语言。直到阿拔斯王朝的末期,阿拉伯语才成为整个帝国的通用语言。
和犹太人一样,同属闪族的分支。根据伊斯兰传统的说法,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斯马仪(以实玛利),而易斯马仪则是易斯哈格(以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长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是兄弟民族。
阿拉伯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闪米特人部落,他们认为自己是以实玛利的后代。在历史上与亚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犹太人)等有亲缘关系。7世纪初,伊斯兰教兴起后,各阿拉伯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迅速向外扩张。
8世纪中叶建立起东自印度河,西至大西洋,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中国史称“大食”)。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建都麦地那,后移至库法。倭马亚王朝(661~750)迁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750~1055)迁都巴格达。10世纪起,国势渐衰,并分裂为许多独立的哈里发政权。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攻占巴格达,东部哈里发国遂亡。西部各哈里发国也随之先后覆灭。
10.阿伊努 民族历史3000~4000年
阿伊努人(阿伊努语Au),或翻译成爱努人、爱奴人、阿衣奴人,居住在俄罗斯库页岛和日本北海道。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通古斯北部和东南亚迁居到日本。阿依努是他们混血产生的民族。
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随着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渐向北方移民,他们的地盘日益缩小。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人对占据日本外族或土著的称呼。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也有人说他们是绳文人(绳纹族)后人。
三千年前阿伊努人的北海道和东北家园被日本大和民族收复了。阿伊努人被赶出了他们生活的土地…… 他们在北海道的北部地区找到了避难所。阿伊努妇女会在嘴上和手臂上刺青,阿伊努人最主要的宗教仪式是杀死一头被当作宠物的熊。他们歌唱、演奏乐器,并通过舞蹈和饮用米酒的方式来庆祝熊神之灵的离去。
阿伊努人自明治时期结束后,几乎不为日本人所记起,他们为生存而呼吁的微弱呼声更是被置若罔闻。1993年,是联合国的“国际先住民年”。有关的研究、调查才纷纷公诸于众。阿伊努人有着和大和族祖先新绳文人、旧弥生人一样悠久的历史。他们是日本列岛较早的居民和主人。绳文人的最早的历史可追溯至日本擦文化时期,也就是旧石器时期或新石器时代。而阿依努祖先之一的北方通古斯人则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移民到日本北海道和日本东北的。
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等种种原因,1980年阿伊努人人口竟减少到2.4万人。而古代阿伊努人曾是一个渔猎民族,驾着独木舟在海上游弋,持枪在林中逐鹿奔跑,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属通古斯人种和绳文人种的混合类型。他们不高的身材、淡褐色的皮肤及波状翻卷的黑发,都显示出其与大和民族稍不同的特点。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和多神(和大和祖先的绳文人相似),每年都举行隆重的“熊祭”和“鲑祭”仪式。广袤的北海道森林和原野、蔚蓝的大海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