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誉镠 一代传奇故事要从南华西讲起

中国民俗 2023-10-17 11:22www.guomeikuaidi.com中国民俗
       南海十三郎,何许人也?
你对他的印象,或者是留意到,粤韵舞台上有他的身形。
佛山粤剧院出品的大型粤剧《南海十三郎》去年在羊城首秀,好评如潮,掌声如雷,今年7月的广州艺术季也再度于广州大剧院成功与戏迷朋友们会面。
又或者是狂热过香港电影的你,会想起:
一部在1997年横空出世的传记片:《南海十三郎》,击败了张国荣的《春光乍泄》,主演谢君豪夺得当年的金马影帝;在那神仙打架的港片黄金年代,它值得一句“配得上”。
一身傲骨,人人说他痴狂,
一念是天才,转念也是疯子。
关于南海十三郎,能听到很多不一样的史评,但只有一点不可否认,没有他,就不会有粤剧文化发展至今的闪耀辉煌,就不会有粤韵之风华。
01
雪山白凤凰,
粤剧大师一生传奇
先看一张老照片。
左有任剑辉、白雪仙,两座粤剧巅峰,两位香港粤剧界举足轻重的大神级名伶,其联袂演绎《帝女花》仍是必听曲目。
右有胡韺、张淑娴,京剧知名票友,胡韺曾为梅葆玖(梅兰芳之子,梅派艺术传人、代表作《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表演开蒙戏。
而中间这位消瘦的中年男子,便是南海十三郎,这张老照片的几位人物,堪称中国南北戏剧界的一部活历史。
南海十三郎,原名江誉镠(liú),清末广州著名乡绅江孔殷太史之子,祖上为广东茶商,家底丰厚,祖上有“江百万”之称。
说到“南海十三郎”艺名之来由,有点草率;他来自南海县,在家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三,仅此而来。
南海十三郎 江誉镠
实打实的富几代,年少时期的江誉镠,是有资本“不务正业”的。养尊处优的富家公子生活,该头痛学业功课的年纪,就是选择逃课去看戏剧,学校只得送上“顽劣不堪”的一纸退学书。
而后,情窦初开上了头,他又辗转于港沪之间却失意收尾。正准备重返学业之时,淞沪抗战爆发,无法返港只得辍学。年轻的十三郎,陷入迷茫之中。
粤剧《南海十三郎》 剧照记录
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天赋和伯乐一个不缺。
生在书香世家,加上父亲江太史喜欢设宴看剧,文化素养自然不差,长辈传授的都是忠孝节义,自幼以听乐曲为乐趣,耳濡目染,便擅文墨、通音律,粤剧的灵光在江誉镠的脑海深处,生根发芽。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当年的爱而无果,竟也成为了他的缪斯。
江誉镠一筹莫展之际,当时粤剧名家薛觉先的“觉先声剧团”正在香港演出,因剧本创作乏人,正在招收剧作者。江誉镠经过几个日夜的打磨,献上他人生第一个剧本《寒江钓雪》,展示出惊为天人的天赋。
薛先觉对江誉镠的剧本赞誉有加,其词哀婉动人,颇为动听。在20世纪30年代,薛先觉带领剧团首演此剧目,从此开启了十三郎的粤剧生涯。
粤剧《南海十三郎》 剧照记录
《寒江钓雪》一炮而红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江誉镠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当代票房保证”,其编写的《心声泪影》、《梨香院》、《七十二铜城》《女儿香》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作。
有了南海十三郎的名字,粤剧场定座无虚席。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作品是宇宙中的永恒星河,渺小的我们也可随时找到仰望的航向。
在粤剧舞台上的《南海十三郎》,深刻感受到,他是真正的浊世佳公子,才情惊世,同时也傲骨天生、重情重义,风格气度都无可挑剔。
惋惜在他跌宕起伏的经历,世俗难容、知音难寻,最终入魔癫狂、悲剧收场,人世间还是难留这只“白凤凰”。
粤剧《南海十三郎》 剧照记录
02
羊城往事,
在南华西寻寻觅觅
说到南海十三郎,除了深远影响了粤剧的发展,他们江家的故事,那也是很“威水”。
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传奇人物了,十三郎之父江孔殷,晚清最后一届的科举进士,曾入翰林院当差,就被当地人称为“江太史”。
回味着十三郎故事的荡气回肠,循着江家历史的蛛丝马迹,来到南华西。这里据说是海珠区的起源。
海珠区南华西
烟火气深处的同德里,而今是老旧的连排出租屋,住着天南地北的七十二家房客。
鲜为人知的是,这里就是大半个世纪前,曾叱咤羊城的江太史的太史第大宅所在地。曾为当年的河南第三大宅,仅次于广州四大首富中的卢家和伍家府邸,占同德里、龙溪首约、同德横街及同德新街四条街位,可想大宅之大。
南华西街 同德里
十年前还有民俗爱好者能寻到大宅遗迹,到了今天大宅原貌基本消失,附近街坊对它的过去大多一无所知;仅剩些许式微的光景在角落。
历尽百年沧桑,一株参天的百年老树仍在守候,据说是当时太史第后花园的一小部分,“榕风鹤趣”四字,还是孙中山副官的夫人所题。
老树旁的小楼,据说也是后花园的围墙所在。
时过境迁,盛景不再,倒是在而今的广州城,都还流传着江家传说。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北园酒家。
正门那两扇乌黑厚实大门,广州唯一现存的铁力木大门;还有那充满岭南特色的满洲窗,这些都是从江太史第“进货”的。消逝的太史第,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羊城的建筑记忆录里。
北园酒家(图源:广州越秀发布)
江太史本人也很“有戏”。
1928年,京剧大师梅兰芳来粤演出,海珠戏院1900个座位座无虚席,便是江太史建议的。
江太史一生鲜衣美食,日日盛宴迎宾,对家宴的要求自然颇高。
爱吃的小个性让他成为了羊城首席美食家,当年的“太史宴”推动了粤菜发展,“江太史蛇羹、“太史鸡”如今仍在粤菜名录中。
其吃货属性也在澳门留名。澳门博物馆所藏的一幅澳门龙记酒家的匾额,所写的是“广能秀斋”四个楷书大字,便是江太史所题。
澳门博物馆珍藏的龙记酒家匾额
从江太史到十三郎,
跌宕起伏的故事,是道不尽而悠悠漫长的羊城春秋片段;
江沛扬(著名工艺美术师)著有一册15万字的《沧桑太史第》留下这家子的“家长里短”,在其中也看到了一部分羊城近代史的精彩呢。
《沧桑太史第》江沛扬著
03
十三郎悲剧收尾,
一生一趟只忠于自己
江家虽曾风光,但十三郎逃不过悲情结局。历经颠沛流离,让他的作品多数失佚,唯独能留下来的几部作品,被后人作成了一首涵盖他一生的小诗。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销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一念天才,一念疯子,皆因一个“痴”字。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痴在为戏而痴 
在《南海十三郎》的电影中,江誉镠和唐涤生两个天才的惺惺相惜,相当令人动容。对文字的痴,对粤剧的痴,眉宇间是互相传递灵感橄榄枝的神情,创作时的共鸣,他们因痴同频,找到“灵魂伴侣”。
在如此乱世中,有彼此的存在,都是一颗定心丸。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痴因不向恶俗低头 
后来进入抗战时期,江誉镠投身参军,在军中撰写劳军戏码,本一心想用激昂的戏曲振奋兵营人心,却被同行任惜花用低俗露骨的戏码抢了风头。
在战友看来,他只是在闹事;十三郎无法理解谄媚恶俗的迎合方式,“我没疯,疯的是你们”。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尽管战争结束后,戏剧重回欣欣向荣之态势,仍旧乖张狂傲的十三郎,不愿逢迎剧团恶俗口味,不接受自己剧本被魔改,不闯进人间落俗的包围,而得罪了同行。
被殴打、潦倒、落魄,他的痴,落得疯癫模样,被标上“神憎鬼厌”,或许这只是他屏蔽世界的一种方式。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痴的尽头,是深渊绝望 
一番周折,十三郎还是决心说好要重新振作,只为拾起他心爱的创作,可造化弄人,他受邀去观看唐涤生新戏的上演,却在剧院门口,目睹他突发心脏病而亡。
支离破碎后凭着一口气再寻希望,而再次被拖进大悲中,两个天才的星光,终究殒殁。
晚年,父亲江太史也惨死离开人世;双重的打击,大雪寒江的独钓人,终究成了十三郎孤独的宿命。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他看清了时代的荒谬和众人的麻木,依然没有选择假装清醒;一生一趟忠于自己的表演,入魔也好,癫狂也罢,只不过想守住,
“文章有价”
唐涤生用这四个字打动了江誉镠。所谓“有价”,非名非利,只不过是在这世界大染缸里,珍惜那仅有的羽毛罢了。
1997年电影《南海十三郎》片段
97年《南海十三郎》电影的结尾,送上一句“献给全港编剧共勉”,振奋人心;十三郎的作品让我们钦佩欣赏,但他的一身傲气和不失本心,才是真正影响未来几代剧作人的精神支柱。
我们以他最炙热深爱的粤剧为其颂唱,鲜活的电影形象讲述一生颠沛流离,悲情落幕。
南海十三郎,
白凤凰流落人间,尽管难再展翅,
也要荡气回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