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 境外经贸合作区商业模式亟

快递公司 2020-09-10 07:07www.guomeikuaidi.com快递公司电话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成为对外投资的一大亮点。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入区企业341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22.1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9万个就业岗位,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产业升级。

1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创新论坛之经贸分论坛在京举办,聚焦境外园区开发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前大使姚培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等发表了主题演讲。在圆桌对话环节,境外园区代表和学者就如何摆脱传统单一商业模式、如何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等议题展开讨论,分享了经验和教训。

境外园区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仍有不少困惑待解。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轶翔坦言,“城市人口的导入”是目前园区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资料显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7.8亿美元,生产总值超过6亿美元。“2014年我们开始重视城市人口的导入,当时提出‘产城融合’的园区发展理念。从工业地产过渡到城市地产的开发是‘商业模式’的升级,一个园区若只有工业地产,很难回报股东的投资,住宅地产的开发十分重要。”张轶翔说。

他解释道,城市人口的导入需要很多配套的公共设施,如医院、幼儿园、学校等,但驻在国政府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举国家之力在该区域打造公共服务型配套设施。“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国内公共服务型机构讨论,如何让此类企业走向海外并引入境外园区。”

对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来说,这并非最大的困扰。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柬埔寨重要的纺织产品生产基地,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超过50%,解决当地就业1.7万人。经过十年的发展,118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区。在双边政府的支持下,园区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书馆,中国政府在园区内也建了培训中心,园区服务的产业配套和生活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坚刚表示,如何使园区持续健康运行是目前最大的挑战。“今后我们计划进行资本运作,将园区上市,又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

刚刚起步的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下称“中白工业园”)招商引资任务仍然艰巨。当前,中白工业园已有23家入园企业,包括中资15家,企业投资额达7亿美元,落地投资额为1.6亿美元。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引资部总经理宋哲指出,尽管园区区位优势明显,也有不少税收优惠政策,但白俄罗斯在国内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对招商引资造成影响。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将于2018年4月初步建成,预计2018年6月具备企业入驻的条件。在吉布提国际工业园区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锋看来,“特”如何落地是最大的困难。“‘特’意味着园区内和园区外一定是不一样的,尽管有法律保障和双方的投资协议来约定,但协议落地是一个现实问题,可能会受到多方阻碍。”

达之路吉布提经济特区董事长何烈辉称,在打造吉布提经济特区的过程中,如何降低建设成本是一大难题。“由于地块处于荒漠地区,地质情况特别糟糕,有时打桩五六十米都深不见底,房屋建设成本非常高。”,人力资源、能源和资源价格较高也为企业增加了负担。

曲建称,中国企业大多是在中国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境外差异巨大,是园区开发企业在境外普遍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

“突然间到一个陌生环境,很多投资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天然地以为所在国的运行体制与中国相似。比如,企业在一个国家拿了99年的土地,以为自己可以获得长期利益了,等房子建完才发现地面第四层不能由外国人持有。所以,企业在走出去时,必须对这个国家的体制机制、法规、文化进行充分研究。”他说。

宋哲对此表示十分认同。他认为,出海前要做好风险的预判和顶层设计,还要尽力争取两国政府支持。“园区开发前期投入很多,资金压力非常大。中国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为我们援建了变电站、进行了河流改造等。中白工业园面积很大,如果周边都是自己开发的话,投资额很高。我们起步区3.5平方公里以外的一条道路,实际上也是在园区91.5平方公里以内,经过谈判,白方同意负担投资费用。”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不仅使我国的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也降低了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当前一些合作区因缺乏明确的产业定位,难以实现园区产业与当地资源、条件的匹配而陷入困境。

“入园企业发展得好、能赚到钱才能留下来。每个国家发展水平和阶段不一样,产业承接也不同,园区只有精准判断、明确产业定位,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利用所在国的优势和政策。”李国锋在圆桌对话环节称。

如何规划园区发展的产业方向?李国锋认为,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指根据所在国的优势、禀赋来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例如地理位置优越则可能适合发展物流业;“因时制宜”指根据所在国发展阶段来定位产业发展方向,若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就不该好高骛远地选择发展高科技、高端服务业,而应脚踏实地从相对低端的产业做起。

陈坚刚以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例,介绍了园区产业规划的经验。“柬埔寨是一个农业国家,刚进入工业化初期,园区目前的产业主要以‘轻纺、服装、电子、木制品’为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成本优势。这些国内面临贸易壁垒的产业到柬埔寨来,也契合了柬埔寨的发展需求,帮它解决就业、解决民生问题。”

北京建工正在推动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工业园区项目(下称“特多产业园”),预计明年年初签署商务合同。“东道国希望通过建设产业园区,来解决本国的就业问题,带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这些诉求,我们在进行产业园区的规划时都做了深刻的思考。”北京建工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麻树龙说。

园区如何更好地服务走出去的企业?在麻树龙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两大诉求,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寻找市场。“一个园区的成功取决于入园企业的成功,产业园区要围绕这两个诉求来建设。”

他指出,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时,只有技术、生产设备和少量的资金,还没有准备好如何开拓新市场。“所以,我们计划帮入园企业建立营销体系,比如,帮助入园企业对接综合代理商,签好代理企业、销售协议,确保它们拥有良好的销售通道。”

据介绍,特多产业园定位为“中特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园”,园区将与入园企业签订一揽子协议,为它们解决资金之忧。麻树龙介绍称,入园企业只需投入15%-20%的资金,中国一些基金再配合10%作为股权投资,剩下70%-80%部分,在一揽子项下不需要投资企业提供担保,从银行获得资金。

李国锋建议,未来应搭建更多企业和园区之间的平台。“可能有很多企业想到吉布提投资,希望商务部、各地商务厅或行业协会,更多地为境外园区和国内想‘走出去’的企业之间搭一些平台和桥梁,降低我们的沟通成本、交易成本。”

“商业模式单一”是当前境外园区的一大痛点。曲建将园区商业模式为6个版本即依托土地的1.0版本、依托房产的2.0版本、依托基础设施运营的3.0版本、依托产业的4.0版本、依托理财的5.0版本、依托结算的6.0版本。

曲建指出,国内天津开发区依托基础设施来解决资金的筹措、回笼问题,深圳、上海的产业园区已开始探索资金理财与结算服务等商业模式,但多数境外产业园区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1.0、2.0和3.0版本。在他看来,商业模式若能由房地产开发向产业、投资等更高版本升级,未来境外产业园区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