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到北大,她用优雅和博学点亮供应链教学

快递公司 2019-11-15 10:21www.guomeikuaidi.com快递公司电话
  第一物流全媒体6月2日(微信:156nes 记者 杨云飞

  作为中国与物流管理最杰出的研究者之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丽华,她优雅而低调。由于科研工作的繁重,鲜少接受采访的她,前不久第一物流全媒体·现代物流报(微信:156nes)记者有幸专访到她。这是本报记者第一次与陈丽华教授见面,用一个词来形容她,那就是“女神”!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丽华

  眼前这位散发着年轻、时尚气息的时代女性,就是已年付50的陈丽华教授。陈教授的形象彻底改变了记者,原本对教授、博导那种严肃而刻板的印象!

  将近一个小时的对话过程中,陈丽华教授始终面带微笑,优雅中更透露出博学与睿智。在此期间,陈教授不仅对记者讲述了,她在与物流管理研究道路上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感触;同时,她也深入浅出的对记者分析了,当今整个中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走出困境的思路。

  命运使然:

  从香港到北大,教学科研一干就是16年

  现代物流报:从香港转战大陆,回大陆后您为何选择了北大?又如何跨专业,选择供应链管理这一领域进行研究?

  陈丽华:1998年,响应国家召唤,包括我在内的大量的高端留学人员被引进回内地。当时的我刚刚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回内地后,国家给我们的岗位选择还是比较多的,可以说人事关系想落到哪里基本都没有问题。经过短暂的斟酌,我选择了中国科学院做博士后。

  同年,作为访问学者,我多次来到北大,来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进行访问讲学。经过两年间的接触,逐渐发现,以“创造管理知识,培养商界领袖,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光华管理学院,与我自身的研究理想、研究理念更加吻合。

  于是,2000年,我正式加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从此,成为北大一名专心从事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者,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6年……

  16年的北大光华岁月,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不断突破,人生经历也更加丰富!

  实际上,在香港城市大学,我学的是运筹学专业,它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这一学科是应用数学和形式科学的跨领域研究,利用的是统计学、数学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在应用方面,多与仓储、物流、算法等领域相关,并涉及到大数据分析、商务分析(Busess Analytics)等应用。这样的教育、学习背景,为我今后从事管理研究、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真正接触到供应链、物流管理理论研究体系,还是在2000年来到北大之后。

  记得当时,曾有很多国内知名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多次来到光华管理学院,他们大多数的目的是想通过北大的研究力量,帮他们分析如何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寻找管理方法,走出运营困境。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的研究团队意识到,国内市场对供应链管理知识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了。于是,我便开始走上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研究、教学之路!

  高人指路:

  厉以宁带队组建光华供应链与物流系

  现代物流报:当时,中国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环境如何?

  陈丽华:虽然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客观存在于企业运行当中。但就我国当时而言,始终没有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管理科学体系。直到2002年,我们才算真正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研究环境、研究基础非常薄弱。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而言,面临着非常大的研究压力。

  众所周知,管理、物流管理研究兴起于欧美,也曾一度被研究界高度推崇。可以说当时的研究深度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境界。记得,当时我们最主要的教材,就是包括《供应链设计与管理》(大卫?辛奇-利维等著)、《供应链建模》(杰里米?夏皮罗著)在内的最原始版本的系列教材。

  在这种起步就远远落后于欧美的情况之下,我们再想打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只能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因此,在研究定位方面,我们选择了边学习国外研究理论成果,边结合国内实践进行探索。

  现代物流报:在这样看似艰苦的研究环境中,有哪些人曾给予过您帮助与指引?

  陈丽华:厉以宁教授。大家都知道,厉教授是在1994年至2005年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虽然厉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但实际上他对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的关注,比绝大多数国内物流管理研究者,至少早了10年。

  大家知道,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研究,并不是在研究单一企业的科学,特别在中国,它是对集群式供应链产业层面的管理科学探讨。虽然厉教授是一位经济学家,但正是他宏观化、战略化的研究视角,带领我们光华管理学院整个研究团队,可以站在产业层面、战略层面是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

  作为院长,厉教授在供应链物流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当时,厉教授亲自带队,带我们去全国各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正是在那些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国内供应链产业、物流产业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因此,2002年,厉教授首先提议,后经团队统一决定,成立了两个物流研究中心、一个供应链与物流系,以此结合我国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兼收并蓄:

  建立中国供应链物流研究体系

  现代物流报:在“研究+教学”的过程中,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陈丽华: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多年,我一边教授课程,同时进行科研工作。其中感受最深的应该是“教学相长”吧,结合我国自身问题的研究,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也会发现很多新问题,为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思维。

  例如,在授课方面,主要是给研究生、博士生讲授:工商企业管理、决策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物流管理、互联网经济下的物流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等课程;科研方面,把大量的管理科学、管理信息系统、大数据模型,还把运筹学、数学等理论融合起来,在与企业实际管理相融合,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基于中国特征和学科交叉特征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体系就逐渐形成了。

  随即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陆续成立了,包含的三个方向即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物流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关系到当前的各个国家战略。

  现代物流报:北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多年教学过程中,让您感到最欣慰的是什么?

  陈丽华:北大作为中国一流学府,从其定位来说,可能与普通高学校有所不同,其更注重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因此,北大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研究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他们必须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论文。

  感到最欣慰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把欧美高端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逐渐自成框架体系。另外,很多企业按照我们的研究成果实施操作,产生了实际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多次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我们对中国供应链特征以及各种量化表达的精准性,得到了国外学数界高度认可。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研究者感到非常欣慰的。

  现代物流报:您如何看待,我国现在推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陈丽华: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新型管理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而电子商务的“服务体系”特征也随之日渐明显。

  正是基于这种变化,一方面,促使了原来比较“后台”化的物流行业“前台”化了。从此物流行业,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简单的搬运工作了。它要求物流从业者具有更专业化、职业化的素养。物流人员的服务水平,也成为产业“前端”关键环节,成为整个产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因此,现代物流教育、物流培训,也不应是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而是要融合更多的服务技能、职业素养等全面、系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产业供应链运营方案、供应链服务管理方案等,都是基于科学计算的结果,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出来。而只有具有商业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才能从事这一职业。

  因此,除了优秀的物流人员之外,大量的“精兵强将”也是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配备,供应链高端人才也亟需大力培养。

  问题直击:

  电商带来供应链异常波动需要纠偏

  现代物流报:都说2016年是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那么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丽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被政策、资金推着走”的状态,而不是被市场“拉着”走的。这正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被推动”的经济模式之下,我们的市场,尤其是近几年兴起的电子商务市场,就变得异常的活跃。可以说,这样异常的市场形态,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特别是上游实体经济发展来说,具有一种破坏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管理角度来说,上游的实体经济会受市场波动的“牛鞭效应”影响,此时,我们的实体产业,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去应对,去扩大生产能力或增加库存,这样就会造成更大的生产过剩以及更加严重的库存积压,最后导致企业流动资金出现问题,严重时会使企业倒闭。其产生的泡沫市场就像“滚雪球”一样,沉重到滚动不起来了,最终影响至国家整个经济发展。

  现代物流报:当前,我国为何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这对供应链、物流产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丽华: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实从字面上看就可以判断,其肯定与供应链相关主体有必然的联系。而此时推行供给侧改革,表明我们的供应方可能出现了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基于“推动”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缺乏的正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等现代化的服务支撑体系,没有服务支撑体系的市场,实际上,造成了生产环节和需求环节彼此的断开。

  这个时候,就需要“市场拉动”力量的出现。所谓的“市场拉动”就是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市场可以主动配置生产资源、生产要素,从而有效的形成市场与需求的完美配套,这样就可以避免产生过剩的产能和过多库存,这也是市场运行的良性状态。

  因此,个人觉得,想要达到这种良性发展状态,就必须建立一个现代化生产性服务支撑体系。这对、物流产业而言,也是一大发展机遇。

  现代物流报:阿里、京东等这样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又是如何平衡这种市场波动的?除了自身发展,它们应该注重哪些问题?

  陈丽华:当今,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从技术层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但它们只是一种“连接”工具,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另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电子商务端的发展,那可能会伤及整个供应链体系,因为电子商务只是产业链条的一端,如果过分发展这一端,那肯定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结构的不平衡。电子商务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关注整个供应链发展。

  阿里、京东之所以得到很好的发展,正是因为他们不仅仅关注于自身的发展,更立足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以及物流等配套服务的发展,而这也是他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革命本钱:

  工作和生活需要达到“balances”状态

  现代物流报:工作和生活方面如何去分配时间?工作之余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陈丽华:自从成为北大光华光理学院的一员,因为主持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的工作,我肩负的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压力还是非常重的。我们的研究必须顶天立地,即理论研究必须站在该领域的前沿,理论应用上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团队的每位教授都兢兢业业、毫不懈怠。

  多年一路走过来,我不仅是光华管理学院在管理、物流管理研究的整个过程的见证者。同时,我们从事的所有研究均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因此,能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再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繁重的研究压力之下,工作和生活就更需要达到一种“balances”的状态。

  这方面,我除了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各项工作的挑战之外,运动是我身体和心理得到放松的最好方法。我喜欢的运动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网球、游泳、瑜伽等,这都是我经常去做的。希望自己的“革命青春”长一些,再长一些,为国家的科研教学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链接

  《 人 物 素 描 》

  陈丽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1998年10月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管理科学专业。2000年完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出站。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及管理信息系统系教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服务管理、高新技术产业管理、科技创新与管理、创业投资与创业管理、涉及数据库、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的经济和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和相关的教学工作。并与国际相关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其中包括Stanford University、Gee Mason University、Roma University、Bergamo University、S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Menlo Busess College 和香港各大学。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主持参加了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委等重点研发项目 。

  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二十一世纪创业与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

  教育背景

  1998 香港城市大学 运筹学 博士

  1988 吉林工业大学 运筹学 硕士

  1983 吉林工业大学 应用数学 学士

  研究领域

  及物流管理(模型与设计)

  流通经济与管理

  服务运作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及孵化器管理

  企业决策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

  科技创新与管理

  创业投资与创业管理

  《 新 著 速 递 》


  《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管理》用大量实例讲述了农产品流通管理的现状与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在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流通组织和流通渠道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消费逐渐从内核向外延发展,因此对农产品的优质生产和结构调整的需求逐渐增加,农产品流通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在逐渐丰富。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和我国未来农产品流通的发展需求,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在现阶段还比较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管理》首先从传统模式角度讨论了其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模式的探索研究。

  目  录

  第一章农产品流通理论概述

  第二章国外农产品流通体系介绍及分析

  第三章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

  第四章中国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设计

  第五章北京市新发地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

  第六章首农集团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

  第七章中粮集团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

  第八章顺鑫农业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

  第九章锦绣大地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

  第十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比较研究

  第十一章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实践建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guomeikuaidi.com 寄快递 版权所有 Power by